信息公开目录

中共西安交通大学委员会 西安交通大学2015年工作要点

发布日期:2015-03-30  浏览量:

  • 索引号: dxb/2015-0330001
  • 公开目录: 年度工作计划
  • 文 号: 西交党发〔2015〕1号
  • 主题词:
  • 发布机构:党、校办

2015年是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年,是“十二五”规划收官和“十三五”规划开局的交替之年。学校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全会精神,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围绕深化综合改革,以加强学科建设为引领,全面推进人事、教学、科研、管理、后勤改革,完善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,注重民生、关爱师生,以凝心聚气、只争朝夕、努力拼搏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,迎接120周年校庆,取得各项事业发展新成效。

一、加强思想理论武装,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

加强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;坚持常委会集体学习制度,组织党委中心组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、依法治校等主题学习活动;召开学校发展战略和综合改革务虚会;举办校管干部推进依法治校专题研讨班。

贯彻落实《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》,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;坚持并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;建立健全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。

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、深化学校综合改革为主题,召开中共西安交通大学第十二次代表大会。

二、以加强学科建设为引领,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

总结评估“十二五”规划执行情况;制定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和学科建设规划,建立完善学科布局与调整机制,强化学科建设分类指导;加强学科建设绩效评估,启动学科国际评估试点工作;召开基础学科工作会议;制定学校综合改革方案;编制学校“十三五”规划。

落实《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与任务(2015-2020)》;实施本科专业大类招生改革,构建与招生改革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;落实《加强基础类、核心类课程质量建设的实施办法》;推进和评估“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”;加强工程坊内涵建设,新建一批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;整合优化教育资源,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建设;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;积极推进和拓展本科生国际交流规模与层次。

深化研究生招生与培养综合改革,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;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;加快长学制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;扩大研究生国际交流规模,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;开展学位点合格评估等专项工作,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;完善研究生信息管理平台建设,启动研究生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。

制定出台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方案,积极推进学校机构设置、编制管理、聘用晋升、薪酬分配等改革;改革完善考核制度,激发教职工活力;建立教师综合档案管理平台,探索教师定期注册制度,实施教师分类管理,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;落实国家、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,实施好校内“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”“领军学者计划”“科学家工作室计划”等;建立健全教师教学发展培训、激励与制约体系;加强青年教师国际化培养力度;加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;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;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队伍、辅导员队伍、专职科研队伍、实验技术队伍、产业与后勤服务队伍建设,促进各支队伍协调发展。

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;加强基础研究,提升学校原始创新能力;做好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、策划与培育工作;加强国家重点科研基地、“2011协同创新中心”建设,积极推动省部共建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建设;拓展学校国防科研工作;加强“中国改革试点探索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”“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协同创新中心”“中国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中心”建设;加强校级公共科研支撑平台建设;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,加强国际合作实验室和智库建设;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。

加强学校国际化发展顶层设计,落实《进一步加强学校国际化发展的若干意见》;深化和拓展与世界一流大学、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,建设“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”;充分发挥基层学术组织积极性,做好与国(境)外著名高校的教师交流、学生交换工作,拓展国际合作伙伴关系;稳步扩大留学生规模,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。

召开医学教育工作会议,深化医学管理体制改革;全面加强医学学科建设,在人口健康关键领域形成学科优势;筹建“医学2011协同创新中心”;深化“5+3”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,做好临床医学专业国际认证准备;加强医学公共研究平台建设;扩大医学学科与理工学科、人文社会学科的交流合作;提升医疗技术创新能力,探索国家分级诊疗新模式;加快附属医院新院区建设;推进全科医师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,启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;做好支援西安医学院人才培养等工作。

进一步完善课内与课外教育有机衔接、学院与书院协调协同育人体系;以创新意识培养、创业平台和机制建设为重点,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,开展覆盖面较广的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,构建招生、培养、就业工作联动机制;为陕西省大学毕业生招聘就业做好服务工作。

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责任体系,完善与学科建设相配套的资源配置机制;推进公房配置管理体系改革,挖掘现有公房资源;推进仪器设备开放共享,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;加快构建云计算服务平台;深化学校后勤服务体制改革;深化学校经营性资产相关企业改革,发挥资产公司在产学研工作中的积极作用。

召开经济工作会议,制定中长期经济工作规划;统筹学校各方面资源,进一步完善经济工作管理体制,构建完善筹资增收机制,实现年度增收目标;强化财务管理程序建设和检查力度;加强内部审计工作,充分发挥审计“免疫系统”功能。

三、深入推进依法治校,加快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

依据《西安交通大学章程》,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;完善学校学术委员会章程,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、学术评价、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中的作用;制定学校理事会章程,筹备成立理事会;落实《西安交通大学党政联席会议实施细则》,深化院系内部治理改革。

加强法治教育,强化学校内控制度建设;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,积极主动化解矛盾,完善维护师生权益机制;改进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。

四、深化省部共建办学体制,探索构建学校与社会的新型关系

深化省部共建的办学体制改革,加快落实学校与陕西省12市(区)、省发改委、国资委等战略合作协议;深化学校与国家重点行业、大型企业的合作;建立“能源研究院”;建设“陕西省高等教育数据中心”;规范国家大学科技园和有关研究院的建设。

充分发挥高端智库作用,实施好哲学社会科学“走出去”计划和“名家推进计划”,积极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决策建言献策,不断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影响力。

深化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改革,稳步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;加强学校教育培训整合规范工作。

五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,扎实推进民生工程

做好西部科技创新港(“智慧学镇”)建设规划,一期工程破土动工;按期完成材料理科大楼、学生服务中心、曲江校区协同创新中心二期工程等基本建设进度;启动管理学院EMBA培训大楼项目建设;推进教师活动中心配套建设。

按期完成兴庆校区二村、医学校区北院住宅改造工程进度;制定曲江校区“南洋庭院”职工住房建设计划并开工建设;积极研究财经校区职工住房建设项目;落实政府公租房项目和家属区毗邻高架桥隔音屏障安装项目;积极推进家属区旧楼电梯加装工程。

加强学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,深化平安校园建设;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,按期完成校园修缮改造工程;进一步完善医保体系建设,关注大病重病教职工的救助帮扶;进一步办好家属区医疗站;构建完善为老同志服务体系,丰富老同志文化娱乐活动。

六、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

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,引导师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;加强学风校风建设;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和内容建设;加快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。

加强校园文化建设,制作一批高品质校园文化作品,编纂出版一批体现学校优良传统和西迁精神的图册书籍;完成学院史、学科史、部门史的收集整理;完成学校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任务目标的80%以上。

制定出台《进一步加强校友工作的若干意见》;加大对广大校友的关爱与服务力度,加强和支持各地校友组织建设,扩大校友联络和宣传渠道;积极争取校友和社会捐赠,实现基本募捐资金额度有较大突破。

做好以“风云两甲子,弦歌三世纪”为主题的建校120周年暨迁校60周年庆祝活动的各项准备和宣传工作。

七、巩固作风建设成果,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

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,抓好教育实践活动“回头看”,完成各项整改任务;继续抓好“八项规定”、“约法十则”和《西安交通大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实施细则》及其相关制度规定的落实检查,推进责任传导;召开作风建设监督检查会;进一步做好学校信息公开工作。

突出正确用人导向,坚持按照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,进一步严格完善干部选任程序;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,落实集体谈话制度;加强干部教育培训,提升管理能力;开展“三严三实”专题教育,“七一”前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;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各项规定,完成干部监督管理专项任务;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。

坚持分党委书记例会制度,完善党建工作考评机制;加强对分党委书记抓党建的考核问责;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,建设基层党组织服务新机制;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,落实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措施。

加强党风廉政教育,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;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;加大案件查办力度,做到有案必查,查必严究;进一步强化重点领域、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。

进一步做好统战工作和离退休工作;支持工会、共青团等加强自身建设,召开学校第十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五届工会代表大会、第二十八次共青团代表大会。

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  邮编:710049

版权所有:西安交通大学  站点建设与维护: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